◆4月10日上午,第三屆中國(陽江·陽春)鱖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陽春2025年鱖魚苗交易會在陽春開幕。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陽江市人民政府、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指導,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陽春市人民政府主辦,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聯合主辦,陽春市農業農村局、陽春市魚苗孵化產業協會、水產前沿承辦。
大會匯聚了4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與業內精英,他們以專業的視角、豐富的經驗,為陽春市鱖魚苗種產業發展出謀劃策,不僅為陽春市鱖魚苗種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更為陽春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添磚加瓦。
活動現場亮點紛呈,現場從多個維度全面且細致地公布了陽春市鱖魚產業的發展情況,以翔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向參會者展示了鱖魚產業在陽春的蓬勃發展態勢與潛力。
陽江市副市長關天表在會上致辭表示,希望借助舉辦本次大會契機,共同推動陽春乃至全國鱖魚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為國家糧食安全的穩固保障貢獻智慧和力量。
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何秀古指出,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陽春鱖魚產業作為全國行業標桿,需肩負起引領產業升級的重任。接下來,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陽春鱖魚產業發展,開展聯合攻關與技術推廣,助力鱖魚產業實現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陽春市委書記李謙常在會上介紹說,近年來,陽春以鱖魚苗種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構建“種苗繁育-生態養殖-冷鏈加工-電商銷售”全產業鏈生態,全市現有鱖魚苗孵化場(點)500多個,鱖魚養殖面積6000多畝,產值突破30億元,并正加速向百億級集群目標邁進。此外,陽春扶持和培育了一批本土龍頭企業矩陣,帶動千余農戶萬戶參與,形成“一魚帶萬戶”的共富格局。下一步,陽春將以鱖魚產業“211”工程為主抓手,加快推進鱖魚“補改投”試點項目建設,爭創“中國鱖魚苗之鄉”,為“百千萬工程”向新向上注入強勁動能。
大會由陽春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張艾鵬主持。
會上,中科學院院士,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有關負責人,相關行業協會代表等在會上分別作發言,表達了對陽春鱖魚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期待,并邀請社會各界朋友到陽春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據了解,陽春市從1992年開始孵化鱖魚苗,到2010年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鱖魚魚苗孵化基地,全市現有鱖魚苗孵化場(點)500多個,鱖魚養殖面積6000多畝。陽春市已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陽春)鱖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陽春市鱖魚苗交易會,促成一批業內知名科研院校、企業與陽春市開展深度合作,全力打造陽春鱖魚百億產業集群。
集中簽約儀式上:清遠市清新區漁業加工流通協會與陽春市鱖魚孵化產業協會進行簽約,金額達3億元;6家外地客商與陽春市鱖魚種苗企業達成合作進行簽約,金額達4.02億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陽春市支行授信陽春市春州城投集團2億元,為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陽春市成功申報陽江市陽春市2024年鱖魚現代農業產業“補改投”試點項目,依托項目創新構建“2撬動,1獎補,1帶動”的模式,引領鱖魚產業發展。交易會當天,累計成交金額1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0%。
大會揭曉了陽春鱖魚苗標志(Logo)評選結果并頒發獎勵,為10家企業頒發“陽春市十大魚苗流通大戶”獎牌,陽春市天順農業有限公司榮獲“省級良種場”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名優魚類種質創新研發產學研合作基地(陽春)”牌匾。大會期間,行業專家學者還圍繞鱖魚良種繁育、病害防控、養殖模式、飼料應用、流通加工和烹飪等方面作報告,并為鱖魚苗種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據悉,自《陽春市鱖魚苗種產業轉型升級規劃(2023—2027年)》實施以來,陽春市已步入規劃的第三年攻堅期。2024年,陽春市鱖魚苗的孵化、標粗及馴化數量近60億尾,餌料魚產量達到500噸,商品鱖魚產量接近2萬噸,鱖魚產業總產值超2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
隨著《陽春市鱖魚百億產業集群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全面實施,陽春市正以種業創新為支點,撬動全產業鏈升級,力爭到2027年,鱖魚良種優質率達95%,鱖魚開口苗孵化量達50億尾,活體飼料鱖魚苗達18億尾,馴化飼料鱖魚苗達1億尾,鱖魚全產業鏈生產總值達100億元,建成“中國鱖魚苗之鄉”區域特色品牌。
大會吸引了南方日報、廣東廣播電視臺、香港商報、南方農村報、南方+、陽江日報、陽江廣播電視臺等粵港澳大灣區、省、市主流媒體聚焦報道,讓陽春鱖魚游向更廣闊的市場藍海。
陽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余秀坤、市政協主席翁文星及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出席大會。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