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充分利用本地農優特產資源豐富的優勢,搭建活動平臺,加強品牌特色建設,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精準扶貧,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鄉村振興之路。目前全市有80多家餐飲企業參與“粵菜師傅”工程,直接帶動2700多人就業創業。
加大政策扶持,賦能產業發展。全市堅持高標準、全方位、多途徑全面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市領導多次帶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調研“粵菜師傅”工程推進情況并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市成立了“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領導小組,狠抓工作落實。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參與,出臺了《陽春市“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陽春市關于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打造具有陽春特色的“粵菜師傅”工程品牌。
大力開展培訓,促進勞動就業。全市運用學校基地、職能部門等力量,積極開展“粵菜師傅”培訓,切實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解決勞動就業。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有中餐烹飪、中西面點專業,有專業教師團隊22人,中餐烹飪專業主要設有烹飪基本功、果蔬雕刻、粵菜制作、中西面點等專業課程。2011年開班至今,3個年級學生共約1100人,每年學生在參加市級學生技能大賽中皆取得優異成績。學校緊密對接 “粵菜師傅”工程進行專業建設,形成了“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訓+就業”的產學一體化辦學機制,通過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兩翼齊飛,平均每年向外輸送300多名畢業生,勞動力轉移培訓200多人,為解決就業問題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9年學校申報認定建成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為更多熱愛廚藝者圓夢。2019年至今,全市培訓“粵菜師傅”達3471人次,提高了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水平,推動“粵菜師傅”工程發展。2023年結合工作實際,創建成立了“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對核準授予“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給予資金補助;對工作室直接培養的高技能人才,優先推薦參加技能競賽;對其開展項目研發、技術革新、成果轉化、傳藝帶徒等工作給予指導和管理,助力“粵菜師傅”工程持續推進,“粵菜師傅”參賽屢獲殊榮。在陽江市酒店行業“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師傅”美食展示會上,我市參賽的東湖國際大酒店中餐廳參賽作品脫穎而出,斬獲三金一銀佳績。
瞄準職業發展,助力效能優化。積極對接社會需求,有針對性的搭建技能培訓和招聘平臺,拓展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創業渠道。近年來,組織貧困人員赴珠海參加對口幫扶陽江“粵菜師傅”為期30天的技能培訓,為求職者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平臺與求職渠道;組織開展“粵菜師傅”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本土餐飲企業為求職者提供了上百個職位需求。全市扶持“粵菜師傅”開辦農家樂、小餐館,激發“粵菜師傅+旅游”的創業模式,拓展了本土勞動者就業創業渠道,提升了勞動者的幸福感、獲得感。
利用地方特產,打造精品菜肴。通過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并結合農文旅活動,深入宣傳推廣全市獨具特色的精品菜肴,推動旅游與餐飲業的協調發展。近年來,“粵菜師傅”最具陽春特色美食評選活動、粵菜師傅技能競賽活動、“粵菜師傅”十大網紅美食店評選活動、2023年市“山海同心.漠陽味道”春砂仁菜品豐收大宴活動等特色活動舉辦成效顯著,充分發揮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機制的積極作用,實現旅游和美食的有機結合,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晉升平臺和技藝展示舞臺。系列活動發揚本土食材優勢,展示了陽春特色菜系風采,讓食客重新認知陽春本地美食,喚起對本土飲食文化的記憶。活動提升了市民的參與度與熱情度,也向外界推廣了包括春砂仁在內的眾多特色食材,宣傳陽春特色農產品,助推農業產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大力推動了全市實施“百千萬工程”。
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積極撘建平臺,不斷提升“粵菜師傅”技藝。2023年“陽江名廚”走進縣(市、區)巡回演講及粵菜技藝展示交流在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辦。活動現場,“陽江名廚”結合“粵菜師傅”工程和“漠陽味道”區域公共品牌,深挖特色粵菜內涵,深入研究菜品,現場制作了山藥雙砂焗排骨、狗仔豆水晶卷、砂仁燒雞等精品菜肴,展現了陽春粵菜菜品特色精髓和制作工藝,對本地“粵菜師傅”行業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傳承了本地特色粵菜制作,推廣特色粵菜飲食文化,增強行業技能人才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營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曾繁霖)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