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楊政芳 陳偉峰)每年的三月,對中山三院營養科醫生卞華偉來說,是一個“負債月”。“只有捐往山區小學的餐費到位了,才可以松口氣。”他念叨著。在廣東,知道這件善舉的人不多,直到2023年3月的第一天,他才算是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里公開回顧自己做了整整十三年的“山區兒童營養改善行動”,引來大家驚嘆。
2009年,受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委托,卞華偉等營養專家多次奔赴玉龍進行嬰幼兒、兒童膳食調查及營養評價。當地孩子飯桌上天天輪換著的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讓他十分揪心。作為一名營養科醫生,他知道長期缺乏“蛋白質”會給孩子們的生長發育帶來什么。心酸不已的卞華偉,當即花了1000多塊錢買了一頭豬送到學校宰殺烹飪,師生們久違地開了一次“大葷”。
2011年2月,卞華偉與云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教育局正式簽訂了一份“私人”幫扶協議,即卞華偉出資供給學校10個月(學生兩個學期在校的時間)的鮮肉,讓學校食堂能在每周一、三、五中午提供給學生每餐不少于3兩的新鮮肉食。
同年,我國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2021年秋季學期起已提高至5元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午餐補助。玉龍是國家營養改善計劃的首批試點縣之一。像是和學校、地方以及國家打了一場完美“配合戰”的卞華偉,便開啟了2.0版“私人”幫扶:資助金額為每生每天2-3元,以實現學生一日三餐免費。
資助開展以來,孩子們的營養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實施項目僅一年,以汝南完小為例,發育遲緩率由28.1%降至14.4%,輕度貧血發生率由63.3%降為51.1%,消瘦的學生由11人減少至0人。此后的兩三年,受資助的幾所小學的學生經體檢基本再未發現營養不良。“學生身體綜合素質不僅在數據上有所體現,而且肉眼可見,孩子們的精氣神回來了,這是我最開心看到的事情。”卞華偉說。
2023年8月24日,在2023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發布活動現場,卞華偉收到了一份來自孩子們的驚喜——玉龍山區的孩子們寄來的手寫信,講述他們對卞醫生的感激和對生活的希望。昔日接受資助的孩子還發來視頻,如今的她已經大學畢業,成為了一名醫生,“卞醫生,謝謝你對我的幫助,現在我成為你的同行了。”看著孩子們稚嫩真誠的筆跡和滿含笑意的眼睛,卞華偉感動不已,熱淚盈眶。昔日吃飯營養無法保障的孩子們如今有了充滿希望的未來,這讓他再次感到充滿了前行的動力。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