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要牢牢守住‘兩條底線’,夯實‘兩塊底板’,建設‘三大片區’。”陽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陽春市委書記李宗瑞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要求,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陽春的優勢很明顯”。
據了解,陽春是全國優質糧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縣)、廣東省農業大縣。近年來,陽春多舉措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春砂仁及夏威夷果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順利,是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示范片、馬蘭鄉村振興綜合體實踐區、鄉村振興創意小鎮“三大片區”建設;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春灣風景區升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多個村莊獲評省級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2021年,陽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6.8億元、同比增長5.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17.9%,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糧食安全要抓好 生產托管是妙招
“兩條底線”是指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作為全國優質糧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縣),陽春保障糧食安全從修水利和保耕地出發。
“2020年以來,我們加強冬修水利建設,目前恢復中型灌區主干渠114.28公里,田間支渠、斗渠1019.34公里。”提起糧食生產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李宗瑞對數據娓娓道來,2021年,陽春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22萬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超過76萬畝,總產量超過27萬噸。
李宗瑞介紹,陽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與鎮、村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行為,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目前全市連片15畝以上具備復耕條件的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超過2萬畝,今年計劃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6萬畝。”
而生產托管服務是陽春的“妙招”。2021年,陽春列入廣東省農業生產托管項目試點縣。李宗瑞介紹,以此為契機,陽春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了“市運營中心+鎮服務站+村托管員”三級服務協辦體系,整合“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機設備、金融保險”四類服務資源,把專業的農業社會化組織及個體納入統一管理服務組織,并通過三級協辦聯動發力、服務資源協同作戰,結合本地實際,實行多種服務模式,實現多方共贏。一方面整合了農村土地資源,破解了土地碎片化、土地撂荒等問題,推動農村“三變”改革,有效地激活了農村資源;另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糧食生產現代化,讓小農戶直接分享到現代糧食產業帶來的節本增產增效收益,讓農村勞動力有效向二、三產業轉移,提高農民收入。
2021年,陽春培育壯大了50多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市共有超過33萬畝次的土地納入糧食生產托管服務體系。依托糧食生產優勢,目前陽春年加工稻谷量超過80萬噸,是粵西第一糧食加工大縣。
做強八大主導產業 布局特色產業種植
“兩塊底板”是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除了優質稻產業,陽春還有春砂仁、夏威夷果、蠶桑、檸檬、魚苗孵化、生豬、果蔬等共八大主導產業。春砂仁是當之無愧的陽春名片,目前種植面積超過8萬畝,其中接近4萬畝位于春砂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從種苗培育、種植生產、初加工、深加工再到推廣銷售、品牌運營、科研,陽春的春砂仁產業以產業園為載體,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當前已經整合超過5000戶農戶,擴大了產業規模,發揮了產業集群效應。
▲圖為陂面鎮石尾村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區優質水稻收割現場。(植蘭裕 攝)
李宗瑞介紹,按照“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的發展思路,陽春大力推廣春砂仁種植,打造與春砂仁相關的完整產業鏈,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帶動農戶的產業體系。接下來將以春砂仁為支撐、以生態優勢為依托,打造具有陽春特色的農業生態旅游及康養產業。
夏威夷果是陽春農業的另一張名片,目前種植面積超過13萬畝,超過9萬畝位于產業園內。李宗瑞介紹,力爭2023年夏威夷果種植面積達20萬畝以上。目前陽春夏威夷果已經形成從種植到加工、流通的完整產業鏈,并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
坐擁合水鎮(蠶桑)、石望鎮(香水檸檬)、陂面鎮(淮山)、圭崗鎮(絲瓜)、河朗鎮(茶葉)等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陽春在不斷加快“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特色產業種植布局基本成形。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延伸的農產品加工業,已初步形成了糧食加工、木材加工、南藥加工、水果加工、水產品加工、芒藤編織、鮮奶及其制品等七大產業。此外,陽春還在加強數字農業、智慧農村建設,力圖打造數字農業標桿示范縣。
建成多個示范帶 打造生態康養業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持續開展以及鄉村風貌提升建設的全面推進,讓陽春有了打造美麗經濟的支撐點。李宗瑞介紹,陽春目前已建成“春北山水畫廊示范帶”和“馬蘭田園風光示范帶”,今年將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示范帶”和“高山草原花海示范帶”,“明年謀劃建設‘凌霄農旅融合示范帶’和‘漠水兩岸風情示范帶’”。
在李宗瑞看來,要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和生態康養業,充分利用生態環境良好、山水資源豐富等優勢,構建“一核一帶兩心六組團”布局。“接下來,我們將做好春灣風景區、凌霄風景區、崆峒風景區的升級改造,提升春灣鎮高村、崗美鎮潭簕等鄉村旅游景點‘顏值’。”李宗瑞介紹,要著力把陽春打造成休閑康養度假勝地,力促陽春(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加快建設,開發八甲、圭崗溫泉,提升完善春都溫泉設施,力爭今年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和中國生態康養勝地。
李宗瑞介紹,未來陽春將突出“三大片區”建設。春北片區依托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凌霄風景區、春灣風景區,建設春北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示范片;春南片區引進有實力的央企合作,建設馬蘭鄉村振興綜合體實踐區,打造稻田休閑經濟體、民宿經濟體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等;春中片區采用引進社會資本的模式,建設鄉村振興創意小鎮,開展農產品種植、春砂仁等品牌塑造、農產品加工、觀光營地和新農村建設。
對話>>>
全面完成鎮域環境整治 培育鎮域鄉村產業體系
南方農村報:陽春發展縣域經濟的有利條件和機遇是什么?
李宗瑞:當前,廣東正在深入推進“雙區”建設以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增長,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原材料、能源、高質量農產品、休閑旅游康養等領域產生大量需求。陽春是粵西地區最靠近粵港澳大灣區的縣級市,這給我們的原材料、能源、現代農業、旅游休閑康養等產業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大灣區通往粵西地區的交通中樞,陽春的普通鐵路、高鐵、高速公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區位優勢明顯。其次是農業資源優勢,陽春有條件打造成大灣區的“菜籃子”,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則讓陽春具備成為大灣區“后花園”的基礎。
南方農村報:在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中,如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李宗瑞:縣域發展的短板在鄉村、潛力也在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補齊縣域發展短板、促進縣域融合發展的有力保障。
我們歷來重視鄉村振興工作,2021年,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超過20%投向了鄉村振興領域。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繼續做好有關工作。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夯實產業、就業等幫扶,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二是切實推進鄉村振興“九大攻堅”行動。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抓好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推進圩鎮“潔化、綠化、美化”行動。
三是切實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出臺《2022年陽春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項目競爭獎補工作方案》,采用“競演匯報+現場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分配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獎補資金,激發群眾支持參與家鄉建設內生動力。接下來,我們將充分利用駐鎮幫鎮扶村獎補資金,加快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項目建設,全面完成鎮域環境整治,培育鎮域鄉村產業發展綜合服務體系,打造鎮域產業發展集聚區。
南方農村報: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您認為陽春目前面臨什么難點,打算怎么解決,如何實現突破?
李宗瑞:主要問題有幾個。首先是農業主導產業不突出,規模相對較小,產業附加值不夠高;其次是工業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最后是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不高,缺乏精品、特色、龍頭旅游產品。我們的舉措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是抓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加快打造春砂仁、夏威夷果、蠶桑、檸檬、優質稻、魚苗孵化、生豬、果蔬八大主導產業,推動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打造規模較大的特色全鏈條產業集群。
二是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打造先進材料、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物醫藥、食品加工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支持鼓勵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綠色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對高能耗工藝設備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穩步推進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三是抓住旅游剛需,提升旅游產品,發展大眾旅游經濟,打造小而美旅游精品,培育旅游氛圍。重點發展春北片區喀斯特地貌資源,打造漠陽江風光休閑旅游帶,提升景區品質,開發喀斯特地貌游玩新體驗,形成網紅旅游產品。積極建設交通通道,完善住宿結構,提升美食街區和城市休閑娛樂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
名詞解釋——
“一核一帶兩心六組團”:“一核”是指漠陽江百里畫廊景區;“一帶”是指漠陽江風光休閑旅游帶;“兩心”是指陽春城市旅游集散與服務中心、春灣旅游小鎮副中心;“六組團”是指春灣—凌霄巖喀斯特休閑度假組團、雞籠頂高山草原戶外組團、鵝凰嶂溫泉生態度假組團、馬蘭風光田園休閑組團、春城文化休閑康養組團、崗美田園溫泉休閑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