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陽春市中心廣場的獻血車上,林仲再次挽起袖子完成第68次獻血。這位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的志愿者隊長,16年來累計獻血26800毫升,相當于6個成年人的全身血液。他的妻子王樹瓊獻血12次,累計獻血3800毫升。鮮為人知的是,這份大愛始于一個普通家庭三代人愛的接力—從父母助人為樂的家風熏陶,到女兒參加志愿服務的精神反哺,最終升華為獻血救人的生命禮贊。
“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這是林仲、王樹瓊夫婦常掛在嘴邊的話。這對熱心腸的夫妻在女兒林婧幼時,就經常帶著她一起照顧鄰居的孤寡老人、參與社區服務。2009年,在廣州讀書的林婧受家庭熏陶,主動報名成為亞運會志愿者。每次通話時,她總會興奮地跟父母分享:“今天又幫外國游客指路了”“做手語翻譯,覺得很有意思。”
正是女兒這份純粹的快樂,讓王樹瓊第一次走進獻血車。“看到獻血的人笑著離開,我才明白獻血不是可怕的事。”2010年5月30日,王樹瓊完成首次獻血后,還特意給女兒發了張獻血的照片。2011年2月,王樹瓊與丈夫林仲在陽春市中心廣場散步時看到有獻血車就拉著他去獻血。面對有暈血癥的丈夫,她輕聲鼓勵:“女兒能在亞運會上幫助陌生人,我們也能用鮮血救人。”這句話擊中了林仲的內心,他咬咬牙克服了恐懼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獻血。
剛開始獻血那幾年,林仲還時不時會出現全身冒冷汗的暈血癥狀,后來徹底克服了生理障礙,從此從“暈血者”到成為陽江地區獻血的“領軍人物”。林仲2020年獻血8次、2021年獻血8次,2022年獻血14次,2023年獻血15次,2024年獻血13次,其中大部分是成分獻血(血小板)。在他們夫妻的影響下,這個家庭的愛心完成了驚人蛻變。他們的女婿林曉宇已獻血8次,達到3200毫升,他們的堂弟等親友亦紛紛加入獻血隊伍。女兒林婧雖因體質原因未能達到獻血標準,但她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著家庭的愛心傳承:不僅長期擔任無償獻血宣傳志愿者,還帶動朋友、同學加入到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中,累計參與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活動20余場。“雖然我不能直接獻血救人,但能讓更多人加入獻血隊伍,同樣是在延續父母熱心助人的心愿。”林婧的這番話,讓父母倍感欣慰。
2022年4月,王樹瓊因病不能繼續獻血后,仍然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令人動容的是,就在去廣州住院前,她還堅持參加無償獻血宣傳活動,那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她生病了準備第二天去廣州動手術。“不能獻血了,但我還能為獻血者遞一杯水、送一句鼓勵。”她笑著說。
這個家庭的善舉早已超越了陽春、陽江的界限。林仲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王樹瓊的“廣東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林婧的志愿服務表彰證書等,這些榮譽證書疊起來有近半米高。每一張證書的背后,都是跨越三代的精神傳承,也是社會對這個大愛家庭的高度認可。如今,他們的家庭已成為陽江、陽春市紅十字會的明星家庭。
如今,由林仲帶領志愿者服務隊,有一半人是被他們家庭故事感召加入的。“咱們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年已六旬看起來卻像40出頭的林仲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那年輕的面容和飽滿的精神狀態,仿佛是“大善之人永葆青春”的最好注腳。
在這個普通家庭里,愛心的傳遞如接力賽—父母助人的品格是第一棒 ,女兒參加志愿服務是第二棒,全家人的奉獻是第三棒,更多人的加入是愛的接力賽。他們用行動證明:“生命的意義,在于讓愛成為永恒的循環。”
(黎贊、林婧)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